目的:
砭石疗法是中医最古老的疗法之一,其感、压、滚、擦、刺、叩、刮、温等多种疗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它的适应症,而每种方法均各具特色。前文我们已对感应法进行了热像图观察,本文仍应用红外热像技术对砭石刮法进行治疗前后体表温度的观察,了解该法治疗作用的强弱,并与前文所做的感应法进行比较。
方法:
在健康人体体表上用泗滨砭石,每间隔5min进行一次纵向刮疗,共进行3次。用红外热像仪对治疗前,刮疗第一次,第二次(治疗5min),第三次(治疗10min)和停止刮疗 10min时的治疗部位进行多幅热像图记录,分析该部位的直观图象,并用该仪器系统的计算机进行观察部位治疗前后温度变化数值的提取。实验环境温度在 26.5~28.0℃之间,每例实验前后的室温波动在±0.5℃之内。
结果:
1、治疗前,在不进行刮法的10min内,体表温度由于与较低的室温交换,温度有所下降。
2、第一次刮法后体表温度较治疗前变化不大;第二次刮法后温度升高,达到0.34℃;第三次刮法后温度升高明显,达到0.55℃。
3、停止治疗5min后,温度仍有较大升高,达到0.67℃。说明砭石刮法具有明显的后效应。
4、与砭石的感法比较,刮法温度的升高明显大于感法。
结论:
砭石刮法对体表温度具有显著的升温作用,其升温的原理在于刮法疏通了经脉中气血的运行,局部血液循环加速所致,这也是该疗法治病的作用机制之一。
|